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Connor 火必网官网 2025-09-29 3 0

碧海蓝天之间,一抛一拉一惊喜,一人一竿一世界,是每位钓友向往的海钓体验。

如今青岛的海钓圈有多火爆?一天能钓七八十斤,仅前海一线就有游艇有近千艘,出海如同赶大集一样热闹……青岛这片海不但让本地钓友钟情,对外地钓友也极具吸引力。从2021年开始,青岛近海的“刀鲅”(即刀鱼和鲅鱼)渔汛火爆出圈,成为全国暑期最热门的钓场之一。

青岛市钓鱼协会的一组粗略统计显示:包括船钓、矶钓等在内,青岛本土钓友目前已经超过20万人,而在三年前,这个数据只有10万左右。当“老头乐”发展为一项吸引年轻人的时尚运动,青岛的海钓产业正经历从自发无序到规范化的过程,“海钓经济”也成为助推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八老东俱乐部带领钓友海钓,展示海钓收获

三四百条船同挤一片海

8月22日凌晨3时许,钓友魏强就早早起床,摸黑来到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星光岛附近的鲤鱼门码头。此时天还没亮,码头上已是灯火通明,车水马龙,都是准备乘船去海钓的钓友。

青岛海洋之星海钓俱乐部船长尹晓东介绍,今年刀鱼形成渔汛比往年稍微晚一点,8月15日前后才洄游到近海区域。灵山岛海域、大公岛海域以及前海一线,是海钓最集中的地方。每年这个时候,海上的钓鱼船如同赶大集似的,一般凌晨四五点钟就开始发船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展开全文

海钓船航行半个小时左右,就抵达了目的地灵山岛海域。途中,不断有满载钓友的海钓船赶往这片海域,看看雷达显示屏上密密麻麻的光点儿,咋说也得有三四百条船。

抵达目的地后,钓友们陆续开始下钩。“这种铁板串钩的方法非常简单,不需要任何技巧。”魏强说,只要把渔线放下去,感受到有鱼,再把线收回来就可以,纯是体力活。现在正是钓刀鱼、鲅鱼的时节,少说一次也能钓个两三条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这段时间气温比较高,有些钓友只出海半天,因此有的钓鱼船中午12点左右就会返回码头,放下一波钓友,再接下一波,到下午6点左右返回码头。享受全天海钓的钓友,则一早出海直到下午4点左右返回码头,这样时间更充足,费用也相对高一点。

目前,前海一线海钓的费用普遍在200元到600元之间。相比于淡季,费用要高一点。即便如此,船位仍然需要提前预订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“现在属于高峰期,收益好的一天能掉七八十斤。”船长尹晓东说,每年7、8、9这三个月,是青岛最火爆的垂钓季,除了本地的钓友外,还有很多外地游客,最少需要一个星期预订船位。

下午3点30分左右,船老大表示可以收竿了,钓友们也纷纷晒起收获。“钓了30斤左右,刀鱼跟鲅鱼的数量差不多。”魏强说,他钓的鲅鱼最大的三四斤,船上还有人钓到六七斤的鲅鱼。收获最多的钓友,一天钓了50斤左右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“95后”船长年入50万元

同在一片海域,38岁的船长大宝驾驶“碧海之星001”钓鱼艇载着11名钓友,凌晨4点半就出发了,这是他今年的第60次出海。从青岛进入海钓旺季开始,大宝就格外忙碌。“留给海钓人的时间不多了,大家都想抓住开海前的关键时机。”大宝船长开玩笑说。

当前,青岛正值“刀鲅”渔汛黄金季,钓友们对这两种高品质渔获的热情非常高。大宝一般每天凌晨4点半从星光岛游艇码头出发,直到下午4点靠岸,一整天都在海上。“虽然听着比较苦,但累并快乐着。钓鱼人的快乐在‘中鱼’瞬间达到顶点。”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大宝船长驾驶着碧海之星带钓友出海

大宝从小就喜欢钓鱼,从最开始的矶钓到后来跟着打鱼的木船海钓,再到后来有了快艇,一步步升级。2017年,他花25万元买下了自己的第一艘钓鱼艇。“那时候海钓快艇很少,买船纯粹为了满足自己和朋友的海钓需求。”后来,大宝发现找他海钓的人越来越多,甚至出现了外地游客,所以从2019年起,顺势开始了搭载游客海钓的业务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近年来,随着海钓客流越来越多,大宝的船也一再升级,经过3次换船后,他去年花130万元换了一条配置更高的二类船。从三类船升级为二类船,最大的变化是航区从20海里变为200海里,能到达的海区范围更广了。

此外,随着近几年青岛海钓产业的发展,海钓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也得到快速发展,让大宝这些海钓船船长尝到了甜头。“有了俱乐部,我们船长只管开船,俱乐部会帮我介绍客群、维护客群,俱乐部为船长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,这样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。”今年3月刚刚加入八老东海钓俱乐部的大宝说道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作为青岛第一批从事海钓业务的船长之一,大宝的客户群比较稳定,“最开始以私营业主为主要客源,近些年逐渐多元化、年轻化,大多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钓友。”大宝介绍,他的船荷载12人,近两个月海钓旺季几乎每天满员。每位钓友的船费近海四五百元,远海800元起。在前几年进入海钓行业的人较少时,他每年收入在50万元左右,近两年也保持在四五十万元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有钓友已投入百万元

“天气好就在海上,天气不好就在家玩钓具。”随大宝船长出海的资深钓友周航说,只要天气允许,他每周至少有4天漂在海上。

今年40岁的周航,钓龄就有30年。他自我介绍,主业是餐饮店老板,副业是专业海钓发烧友。为了海钓,他的投入可算不小。“钓竿数不过来,得有40多根,吊轮有20多个,最贵的钓竿上万元。”周航介绍,不同鱼种、不同海况、不同季节都需要不同的钓具,比如墨鱼、八爪鱼用便宜点的竿子,鲅鱼就要用好一点的钓竿,“竿子、拉力、韧度、技术等各个方面,差一点收获就会差很大”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周航海钓的范围已经不仅局限在青岛近海,“中远距离的海域都去,三亚、大连、舟山等也都去过,哪里有鱼去哪里。”去过这么多地方,周航感慨,“青岛是全国钓友最多的城市,不管到哪个城市都能碰到青岛钓友。”仅周航的朋友中,10个得有8个玩钓鱼,“感觉1/3的青岛人都喜欢钓鱼。”

在周航看来,专业玩海钓的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。以他为例,每次出海的船费,根据距离不同一般在300元到3000元不等。随着逐渐专业化,周航每年在海钓上的投入有10万元左右,以钓具和船费为主。“从开始玩海钓到现在,算下来投入差不多上百万了。”周航说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为何如此痴迷海钓?周航说,“钓鱼让人上瘾,那种与大鱼博弈的感觉非常吸引人。”

近些年,周航也感受到海钓圈悄然在发生着变化,“年轻人越来越多,已经从最开始的‘老头乐’,变为更多年轻人参与的时尚运动。”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串钩钓“刀鲅”全国出圈

“海钓没有技术门槛,收获又多,这是最主要的原因。”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尹晓东,也是一名资深钓友,可以说见证了青岛海钓的发展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船长尹晓东收获大刀鱼

刚开始,在青岛西海岸这片海域从事海钓的船不多,只有几艘木壳船,航行速度慢,设施老旧,海钓体验并不好。“90后”的尹晓东,2012年从部队转业,起初成立了一家骑行俱乐部,干得有声有色,服务一众骑友,偶尔得空才去过过垂钓的瘾。

2015年,他买了一条6米多长的快艇,可以带着朋友一起出海钓鱼,一次能坐两三个人,“钓一些黄骨鱼、鲅鱼之类的,收获不多。”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时间一晃来到2018年,有人利用铁板串钩破解了钓刀鱼和鲅鱼的技术难题。“原来一直有渔汛,但是能钓上来的人很少。”尹晓东说,当时青岛海钓圈就沸腾了,大家纷纷找船抢票,也就是从那时起,钓鱼艇的数量开始猛增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尹晓东看到了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,干脆关掉了骑行俱乐部,换了一艘更大的渔船,拉着更多的钓友去海上垂钓。“那也是海钓的黄金发展期,让我们迅速积累了很多经验。”尹晓东说,经过连续几年的摸索,他逐渐掌握了渔汛的规律,哪一片海域有什么收获,基本上已经摸清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这个阶段,海钓的主力还是青岛本地钓友,一些原来玩淡水钓鱼或者岸边钓鱼的爱好者,慢慢加入海钓群体。

2021年,青岛近海迎来了大规模的刀鱼、鲅鱼渔汛,不少钓友轻松就能钓到上百斤。此后,青岛“刀鲅”渔汛引起全国钓友关注,跻身钓场圈顶流,全国各地的钓友纷纷前来分享这场盛宴。

“因为我们做得比较早,有忠实的粉丝,每年这个时候最少需要提前一周订船。”尹晓东说,每年高峰期,一天能有上百位粉丝联系海钓事宜,每天天一亮,他除了开船就是在接电话。目前,他一共有4艘钓鱼船,天天满员,订单已经排队到了9月中旬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“这4艘游艇都是近3年买的,共投入300多万元。”尹晓东说,业务发展太快,即便如此,很多粉丝还抱怨抢不到档期。海钓的淡旺季比较明显,一些渔船只做7、8、9三个月黄金季的业务。而他则是全年接单。刀鱼和鲅鱼渔汛结束后,他还会组织钓鳕鱼、黑头等。

“一艘游艇每年能赚三四十万,大概5年才能回本。”尹晓东说,从总体来看,青岛的海钓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这也是为何很多人不断增加游艇的原因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亲子游钓两天花一万

来青岛旅游的人,大都是奔着大海而来。前几年比较流行坐坐游艇、看看海。近几年,游客的需求明显多元化,不少人希望能够体验一番海上垂钓的乐趣。刚开始,这项活动只局限于钓友圈。慢慢地,一些人来青旅游时,会接受钓友推荐去体验海钓,还有的钓友干脆全家出动,到海上一边游玩一边垂钓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郑黎明是成都人,8月23日,她陪同老公孩子专程来青岛海钓。“老公是海钓爱好者,之前在海南钓过,但收获并不理想,经朋友介绍,这次来青岛海钓,没想到收获非常多。”郑黎明介绍,他们一家出海3小时,共钓了8条刀鱼,回来后找饭店加工,“第一次吃到那么新鲜的刀鱼,让全家人印象深刻。”

郑黎明三口家的青岛之行共两天,住在市南区一家酒店,海钓之余还逛了周边的主题乐园和购物广场,前后共计花费1万元。接待郑黎明一家人的,是青岛八老东海钓俱乐部的负责人戚晓东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戚晓东(左)和钓友的海钓收获

戚晓东介绍,现在像郑黎明这样的外地海钓亲子游家庭越来越多。大家利用空闲时间拼船出海,一趟下来费用不算贵,一般年轻人也能负担得起,可以说带动了包括旅游、住宿、餐饮、交通、钓具等在内的青岛“海钓经济”的发展。

从2023年开始,青岛星聚汇渔船船长丁宇航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趋势,将传统的钓鱼活动发展成了文旅项目。

“我也是应了众多钓友的需求,顺势而为。”今年38岁的丁宇航是最早从事海钓的船长之一。此前,他也是一名钓鱼爱好者,2012年买了一艘快艇,方便自己出海的同时,也能带一些好友共享海钓收获。这些年,随着经验的积累,他也在不断对渔船进行升级换代。

以最大的那艘钓鱼船为例,是他去年投资170多万元购买,长15米,可乘坐10个人,装备无线WiFi、空调、卫星电视、独立卫生间等,配置非常豪华。船上还有厨房,可以做到现钓现吃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“时间可以预约,船费每人500元左右。”丁宇航说,平常钓友更关注渔获,会选择相对便宜的快艇。他走的则是中高端路线,非常适合游玩。不仅如此,他还提供从租赁装备到食宿的一条龙服务。丁宇航说,很多外地游客来游玩。他们可以到附近的店里租赁装备,价格从50元到200元不等。如果想省心,他也可以帮忙办理酒店入住、订餐等服务。外地游客来钓鱼,只拎个包就行。每逢暑假高峰期,他的四艘快艇全部满员,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底。

“主要是外地游客居多,全国各地都有。”丁宇航说,他印象深刻的有两名天津的退休钓友,每年暑期都会来青岛租房住上两个月,只要天气允许就去海钓。还有两家河南的游客,每年暑期都会一起包船带着孩子出海,在海上过足钓鱼的瘾,才回岸上游玩。

“这一块增长潜力巨大,我很看好这个市场。”丁宇航说,现在的年轻钓友、女钓友也越来越多,他们对快艇的要求越来越高,未来快艇肯定要向更大更优的方向发展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减压社交,渔汛“管饱”

为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海钓?

在青岛市钓鱼协会副秘书长蒋南看来,近三年,青岛钓友不但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而且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。比如,在大家印象里,不少人都是在退休后才有时间开始海钓,年龄上以中老年人居多。此前,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钓友,占整体比例不超过五分之一。而他们今年年初做了一个调查,这一群体已经超过三分之一,大概有七八万人。

“现在你在海上经常能看到女钓友或者未成年钓友,以前几乎没有。”蒋南说,年轻人增多的原因有很多。其中,路亚钓鱼的发展是原因之一。现在,大部分钓友采用拟饵,取代了原来把鱼钩扔到海里等待的方式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而且,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钓鱼当成一种新兴的时尚运动,在工作之余可以释放压力。钓友们有着共同的语言,“一块出去钓鱼,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。”新钓友能很快融入圈子,满足了一定的社交需求。

另外,家庭休闲船钓也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。此前,一家人可能在周末去爬山逛公园,现在可以选择出海钓鱼,让孩子更加亲近大自然。

新闻周刊丨海钓“破圈”,青岛凭什么

蒋南说,现在钓鱼船条件越来越好,也是支撑很多普通游客愿意上船的硬件。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这一产业,一些老船开始迭代升级,一些经济实力稍弱的人则投入十几万买一条小艇。当然,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每年的刀鱼、鲅鱼渔汛,鱼群数量大,而且垂钓技术无门槛,即便是毫无任何经验的新人,也能收获十几斤。

足够的鱼群是支撑整个产业链的基础。蒋南认为,这是推动青岛海钓游火爆的最大因素。除此之外,青岛这两年深海钓鳕鱼、胶州湾钓八带、墨鱼等项目也在不断发展。总体来看,青岛的海钓市场非常广阔。

(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王丽平)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