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劣币驱逐良币”?当所有同学都在用AI,不用的人会吃亏吗?
在2025年的大学校园里,几乎每间教室都能听到键盘敲击声,但仔细辨认会发现,这些声音中混杂着AI写作工具自动生成的段落提示音。当某高校哲学系教授批改论文时,连续收到七份引用"黑格尔在《虚拟理性批判》中论证"的作业——这本不存在的著作标题,暴露了学生们对AI生成内容的盲目依赖。这个黑色幽默的案例,正在引发教育界对"AI军备竞赛"的深度忧虑。
**技术依赖的陷阱正在形成**。北京某重点大学的调研显示,92%的学生承认使用AI辅助完成作业,其中34%直接提交AI生成内容。心理学教授李敏发现,过度依赖AI的学生呈现出"双重能力退化":既丧失了基础的信息检索能力(平均检索效率下降57%),又弱化了批判性思维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某985高校的对照实验表明,持续使用AI写作的学生,在期末手写考试中的逻辑连贯性评分比对照组低41%。这印证了教育神经科学的发现:大脑的突触修剪机制会削弱不常使用的思维路径。




评论